欢迎来到栖霞市文化馆!

单位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程--胶东大鼓
发布时间:2017-10-30 14:40 查看数量:



    胶东大鼓又称“八板谱”、盲人调,是流行于胶东半岛上的一种说唱鼓曲形式。它是在胶东地区“八板谱”基础上吸收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以及当地民歌[满州转]、[靠山调]渗透融合演变发展而成,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二胡、小圆鼓、钢板、四玉板。其音乐结构过去称“四六八板”,七十年代开始以[起腔]、[平腔]、[快板]为主体,另有过渡性的[二板]、[落板]以及花腔组成。2009年9月,由栖霞市文化馆申报的《胶东大鼓》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抢救性记录工程是一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进行全面、完整记录的工程,对保存非遗资料、促进非遗传承、加快非遗研究与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近日,栖霞市文化馆协同栖霞金瓜子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对我市胶东大鼓项目进行了抢救性记录。

    此次组织了张福成、马县若、王进宝等6位胶东大鼓传承人,演唱了《劈老头》、《吕洞宾戏牡丹》、《蒸年糕》、《群女会》等14个胶东大鼓曲目,用摄像机真实记录了艺人们的精彩演唱。

    胶东大鼓语言独特,内容丰富,它从一定层面生动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概况,是丰富多彩的胶东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时期,发掘、抢救和保护胶东大鼓,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研究我国曲艺史等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