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栖霞市文化馆!

单位简介

【展览】柳少逸书法陶刻文作品展暨柳氏医著捐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22 09:41 查看数量:


  柳少逸书法·陶刻文作品展暨柳氏医著捐赠活动于3月21日在市文化馆一楼展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栖霞市委宣传部、栖霞市旅游局、栖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栖霞市文化馆、栖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胶东柳氏医学博物馆协办。柳少逸老师向栖霞市文化馆、图书馆捐赠柳氏医著336册,展出原创书法作品80件、陶刻文作品62件。主办、承办单位负责人及有关单位人员参加开幕式。这已经是柳老师第三次向家乡栖霞捐赠著作了。
 

 

 

 
图书交接:文化馆李玉光馆长(前左)、柳少逸老师(前右)
 

 图书交接:图书馆侯亚利馆长(前左)、柳少逸老师(前右)
 

此次捐赠柳氏医著,意义非凡。这批医著共计56种,凝聚着先生和柳氏医派几代人的心血,是柳氏中医人在临床实践、理论研究中的智慧结晶。医著里不仅有详细的病症分析、精妙的治疗方案,更蕴含着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先生期望通过捐赠共享,让这些医著能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中医从业者提供学习参考,助力中医传承发展;也希望能在大众中普及中医知识,提升大家对传统医学的认知与重视。

 

 

 

 

 

 

书法陶刻文作品展,同样是一场文化盛宴。柳少逸老师的书法,笔锋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陶刻文作品更是将书法艺术与陶瓷工艺完美融合,为古老的陶刻技艺注入新的活力。荣宝斋书画院院长王登科先生评价“先生以光大中医文化为己任,勇承使命与担荷,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医文化传薪者。”相信到场的观展者,都能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柳少逸先生简介:
 

 

 
柳少逸,1943年出生于栖霞臧家庄镇东林村(今属福山区)。在父亲柳吉忱培养下成为一名中医,又师世医牟永昌公,六易寒暑,尽得其传。在著名中医学家、中国数术学家陈维辉先生指导下,学研《黄帝内经》,构建起中国象数医学学科体系。
他是齐鲁医派胶东柳氏医学流派掌门人,创建太极思维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中国象数医学体系、柳氏复健医学体系、内伤病病机四论体系、柳氏抗癌用药式临床应用体系、柳氏方证法式临证应用体系等六大创新体系,出版近70部医学著作。是胶东柳氏医学流派、柳氏制陶及陶刻文技艺等十余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项特色理论和技术入选省中医药科技项目和省中医药特色技术;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省科技进步奖、省民办教育二等奖、齐鲁中医药文化优秀工作者。省委省政府二等功获得者。
柳少逸先生的甲骨文书法苍劲又具铁笔韵味,钟鼎文力求“方圆中求奇拙”的逸趣古风。他将真草隶篆众书体融于笔端而形成自己的书体——柳氏山林体。通篇结构像山林一样,错落有致;笔划如树林枝条一样,伸展自如、游刃有余;尽求书法之古朴刚健,疏朗自如,精致大气。2018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柳少逸书法集》《柳少逸陶刻文集》。2018年、2025年先后两次向家乡文化馆、图书馆捐赠个人出版的著作500多册。
柳少逸先生的书法,无论是甲骨文、钟鼎文、篆书,还是行、隶、魏碑,都蔚然成型,力透纸背,写出了古朴苍劲与俊雅文秀之风。他倡导文字落到宣纸上,不拘泥于一笔一画,而要营造出回归自然的意境,通过书法将智慧学养、个人情怀、性格特点、气度境界尽兴挥洒,释放书者的心情,折射书法的功力和文化底蕴。
书品犹如人品。他追求书法的坚挺与纵放,挥洒自如与古朴遒劲间的自由转换,让字里行间充满温文尔雅,在端秀中内藏刚毅之气。这也是他持之以恒所坚守的修为。    
20世纪80年代,他与父亲创建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培养中医毕业生逾万人。2008年,助力残疾青年就业,开设制陶艺术专业,以陶器与陶刻文字相结合,创作出近千件黑陶、红陶器物,陶刻铭文上万言。2014年,创建莱阳市圣惠陶文化研究所,将制陶与书法、篆刻有机结合,形成了柳氏陶刻文艺术,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建了陶刻艺术新天地。    
无论书法还是陶刻,对于柳少逸先生而言,既是济世救人之余的个人爱好,也是业医人生与艺术追求的有机结合,更是修心修为的结果,心灵境界的升华。知书道,明世道,流布文明,传承大统,乃先生之愿景也。